首页 > 金融

未来食物登陆 再造肉蛋奶上餐桌

金融 09-21

  养殖和肉类加工严重消耗地球资源,新品种抢占未来食物高地——

  再造肉蛋奶上餐桌

  未来食物登陆

  主流餐饮渠道

  人造肉的火爆提醒人们,人类食谱一成不变的时代即将结束,一批在高科技手段下应运而生的新型食物已开始商业化尝试。自2019年5月美国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登陆纳斯达克以来,其股价上涨近6倍,成为年度最火热股票之一。巴克莱证券的农业分析师团队认为,人造肉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十年可达1400亿美元,占全球肉类市场的10%。

  “植物基”新食物已经出现。植物性人造肉公司不用动物肉做食品,而是使用大豆、豌豆、藻类等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模仿真肉口感。一家美国公司还将绿豆蛋白做的“人造鸡蛋”推向市场。在乳品领域,杏仁奶、椰奶、夏威夷果奶、豌豆奶等“植物奶”与牛奶这种日常饮品展开了正面竞争,已吃掉美国13%乳制品的市场份额。

  中国消费者会发现,一个名为Oatly的燕麦奶品牌正悄悄取代咖啡连锁店太平洋咖啡、网红奶茶喜茶的部分牛奶需求,其燕麦奶不含任何牛奶成分,是将燕麦转化为“奶状”液体,口感与牛奶一样绵密。在欧美,这家瑞典公司已经成为风靡市场的现象级公司。

  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一代食物紧随其后。来自美国、以色列、新加坡、日本的多家公司正在实验室里用动物细胞培育牛排、鸡肉、鱼虾。细胞肉试图模仿真肉的完整结构,理论上比植物肉更接近真肉的形态和口味。

  2016年,仅4家公司在做细胞肉,如今这个数字增至30家左右。雀巢、汉堡王、赛百味等越来越多的巨头也纷纷加入革新阵营,在这些巨头的推动下,未来食物已经登陆主流餐饮渠道。对中国而言,已有不少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和公司开始这方面的探索。

  古老食物的2.0时代

  推动这一波新食物科技向前一步的是来自生物、医疗领域的“跨界”支持,技术突破及市场变化给这些食物创造了2.0时代。一些未来食物的原材料,诸如大豆、豌豆、绿豆、燕麦,这些存在于人类饮食文化数千年的古老食物,因为应用潜力被陆续挖掘,才成为食品界的“网红”。

  例如,用大豆、菌类、豆腐做“素肉”对中国人来说不是舶来概念,中国有不少生产销售素鸡、素鸭、素肠的公司。但此前,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物理上的挤压,工艺简单,口感和味道与肉的差距还比较大。“植物蛋白肉”与以往的素肉不相同,这些产品涉及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发酵学、食品科学等,利用复杂的仿生学技术以及植物蛋白等原料,精确模拟肉的成分和构造,直至生产出最终的产品。

  目前,全球前20大肉企中四分之三的企业都已深入植物肉领域。植物肉领域技术投入较大的公司Impossible Foods已经进入亚洲市场,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的400多家餐厅正在使用其人造肉做饺子、点心、面条等食物。

  未来食物的道德使命

  珍肉是中国十余家加入人造肉浪潮的创业公司之一,也将是第一家推出人造肉产品的中国公司。在宣传文字中,珍肉打出“零胆固醇、吃了不胖”的瘦身和健康概念。

  新一批食品行业创业者,也在思考更深层的人类生存与环境问题。因为畜牧业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之大毋庸赘言,养殖和肉类加工在严重消耗地球资源。

  201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降低畜牧养殖率,在降低环境影响方面比普及电动车更有效。文章指出,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人类提供18%的卡路里和37%的蛋白质,却占用了人类83%的农田,排放了60%的农业温室气体,造成土地和水源过度使用、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

  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近100亿,化学物品的使用和农畜病近年来也引发人们对现有食品供应链安全与否的疑虑。

  中国能否引领“未来食物链”?中国拥有成熟的数字经济模式,中国的食品在创新领域,包括生物科技、生命技术、物联网、新食物原料和材料创新,以及供应链效率方面,起步比美国和欧洲慢,但投资增长正在加快,根据AgFunder数据,2017~2018年间增长了超过800%。

  行动比较快的中国投资公司正在通过支持国际创业公司,加大对未来食物的布局力度。珍肉公司创始人吕中茗发现,“中国2017年人均消费63公斤肉,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他觉得未来食物的机会已经来到。

  摘自《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慈溪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慈溪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慈溪在线-让世界了解慈溪

今日慈溪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天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