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海地旧事 工匠的故事

科技 09-12

  广袤的三北大地历来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常年活跃在城镇僻壤各行业的能工巧匠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大军。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原来许多与百姓大众密切相关的老手艺,有的将逐渐失传或已经失传了,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地淡忘消失。传统的手工技艺工匠和曾经赖以生存,陪伴走过艰难岁月的旧物件、“老古董”,成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要说这支工匠队伍,木匠是众多手艺人中的首位。从粗犷简易的车耙农具到精雕细琢的红木桌椅,每一件都集中体现高妙的意趣和匠心独运的创造力,凝聚着木匠师傅们的汗水和智慧。在木匠行当中,一般可分有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主要指建造房屋和翻新,早些时候建造房子榀头、椼条、椽子以及大门窗户都是木头结构的,所以木工在建筑房屋时起到主导地位。所谓小木作主要制作各种的家具,从日常用的桌椅板凳,到婚娶出嫁的大眠床、衣柜、箱橱、箱子、梳妆台等木制品。这些家具都是传统的榫孔组合,榫卯相接,不用一枚铁钉。

  一般学木匠需要当满三年学徒,基本掌握要领后才满师。多数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也有上门拜师学艺的。“三年徒弟四年半桩”,满师后有的继续跟随师傅,有的自立门户包揽业务。也有头脑灵活,无师自通的“土木匠”,自己没有作场,便跟着别的带班师傅做帮工干些下手活;忙时做工,空闲时务农,部分收入交生产队记工分,参加集体分配。在以农耕为主的年代,如果能学得这门手艺活,绝对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出门劳动辛苦,但待遇也不错,不仅按日收取技术工标准的工钱,而且一日三餐,待酒待饭,还有香烟加点心,故有“手头活络手艺人”之称。

  泥水匠,是木匠建造房屋时不可缺少的搭档。从建房前期放墙脚,抛石夯实打基础,到后期砌墙砖、盖瓦片做粉刷,都是泥水匠的活儿。平时的屋内打墙分间、搭建灶台、房屋修漏等都离不开泥水师傅。上世纪后期,民间房屋基本上由砖木结构发展为砖头混凝土甚至全部框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几乎绝大部分工程由泥水匠来完成。房屋的建造普遍实行包工包料,特别是城乡高层楼房的屹起,一大批有知识、经验丰富的泥水匠投标成了工程的包头,他们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数十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桶,各种各样的桶是盛放物品的主要器具,故学做箍桶技艺的人很多。箍桶匠除制作日常生产生活用的岙斗、水桶、镬盖、粪桶、料勺等以外,按照三北一带婚嫁习俗,姑娘在出嫁时,嫁妆中桶是必不可少的。最普通的有马桶、扁挈档、大小脚桶、搓粉桶、果子桶,饭桶、通盘茶盘等,这些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各具功能。选用的木料是楝树和杉木,一般先是剖料成毛坯,待过夏季干燥后,将坯料上胶合拢成圆形,内外刨得光滑,按照各种桶的实用度上箍。那些作为嫁妆的圆件都会箍上煞光铮亮的铜箍,油漆后使圆桶更加锦上添花。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七桶八盘的老物件,被各种卫生洁具和塑料用品替代,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也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大山里盛产毛竹,为竹编制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因此也有了专门制作各种竹制品的簟匠。他们用劈刀、削刀、篾叉等简单的生产工具,把整根的竹子劈削成一条条又细又薄的篾。根据不同的要求,调整篾丝的宽度和厚度,从而使篾片粗细一致,然后用这些竹篾编织出各种不同纹饰的制品。有用于生产类的刀笼、簟箩、簟席、笪匾等,也有日常生活类的竹篮、竹椅、凉席、蒸笼、洗帚等竹制的物件,更有高超的匠人制作精细的工艺美术品。篾匠师傅编织的成品一般在家中门前或杂货店售卖,有时也上门去干活。每年的春粮收割及棉花收摘前,是簟匠最忙碌的时候。生产队仓库里许多旧的竹制农具需要修修补补,还要购置一批新的箩匾、畚斗、匾席、长篮等,用于集体的谷物、麦类、豆类、油菜籽、棉花的摊晒。

  上世纪六十年代间,一种新颖的化工合成油漆投放市场后,改变了原来由单一以天然生漆加桐油调制的老式油漆。尽管传统的油漆有着经久耐用的优点,但工艺复杂,操作繁琐,加上原材料的缺乏,最终几乎全部被操作简便、经济实在的系列化工产品所代替,并受到大众的欢迎。在地方上一个稍有名气的油漆匠,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调色配制油漆的技能,同时还得具备相当扎实的美术和书法功底。一张用料考究、工艺精巧的七弯大眠床,是结婚新房中最贵重、最风光的家具,其最精彩部分是床前的挂檐。漆匠师傅把上下梴框中的杉板调制成紫赭色的花梨木板,待油漆罩光干燥后,用白漆在板块画上梅兰竹菊等图案,充当骨木镶嵌。这样黄色的梴框,紫色的平板,白色的花卉,搭配十分协调。挂檐两侧是雕刻精美的花窗,中间还有两只栩栩如生的倒挂狮子;檐顶部三块床匾用油画颜料绘画出色泽鲜艳的山水风景,把整张婚床装扮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油漆匠除了零星的物件拿到家做外,多数也是上门服务的。由于所需用的原料种类较多,一般由漆匠备带。完工后按件计酬,同木匠、泥工其他手艺人一样吃香。

  在百行百业、百业百匠中还有许多的手艺工匠,如造船的船匠,造桥的石匠,雕刻的雕花匠;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铁匠、铜匠、锡匠;还有裁缝、理发、厨师、鞋匠、棕绷匠⋯⋯这些师傅们大体上具备共同的习俗,每个行当中各有各的规矩和故事,他们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精湛的手艺,赚取手工钱来养家糊口。同时渗透到各个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领域,为激活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时空跨越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人的观念也不断变化。原来的木制门窗都改成了统一标准的铝合金和不锈钢,房内的用具基本上是成套的组合家具,时尚的席梦思高低床取代古老旧式的大眠床,许多木材制品也将被淘汰。因此,对那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更应传承和保护。

  几代人的生活,一辈子的思念,记忆一段远去的时光,见证一个时代的缩影。现在,那些承载老一代匠人技艺的老物件和生产工具,大多失去了实用价值,完成了历史使命。有的或许珍藏在村落的文化礼堂,又有了它们新的归宿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慈溪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慈溪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慈溪在线-让世界了解慈溪

今日慈溪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天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