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中秋月夜 崇山关下

文学 09-12

  回甘堂 中秋月夜 崇山关下

  记得小时侯,每年的中秋夜,大人们都会拿出街上买来的月饼,围坐在家门口的道地上,吃着月饼聊着天。几个小孩抢着月饼吃,抢着吃的月饼,味道是当然的好。大人们往往都会找一些诸如我已经吃过了这样的理由让我们多吃一点。

  中秋月夜,听大人们讲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则故事记忆犹新,说月亮上有一棵很大的桂树,桂树下住着一个叫吴刚的男人,吴刚每天的任务就是锯桂树,在中秋节的晚上,吴刚会把一截桂树枝锯下来,掉到地上,要是哪户人家捡到这根桂树枝,把它做成锅铲的柄,锅铲一剁(敲),一锅粥!锅铲一贯(放或扔),一锅饭!只要用这根桂树枝做的锅铲敲一敲锅,锅里就会变满米粥!锅铲锅边一放,锅里就会冒出米饭!我们听着故事,不自觉的抬头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希望能在天空中闪现出一道黑影,然后就奔去捡树枝。然而,这仅是一个故事,是那个年代人们对温饱的美好向往而口口相传的故事,不可能真的掉下树枝来。

  而年长一点的老人们吟唱的歌谣却是现实的反映,这是奶奶在中秋夜经常传吟的歌谣:月亮汪汪,/囡梦爹娘!/爹爹百花香,/姆妈心头肉!……/说我偷柴偷米孝爹娘,/前堂敲过后堂续。/我的爹娘也不穷,/珍珠玛瑙搭莲蓬。/九间楼屋红彤彤。

  小时候听这样的歌谣是听不明白的,有些句子也只能是音译,后来长大一些才慢慢明白一点大致的意思。前面几句是远嫁他乡的女儿在中秋之夜对娘家人,特别是父母的思念。后面一段,则是描写了做为媳妇在婆家的遭遇。那个年代,媳妇在婆家是没有多少地位的,也可以说女人地位的不平等。女人生活上的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反而被误以为偷柴偷米去孝敬娘家,其实娘家的家境并不差。通过歌谣反映了奶奶那代人曾经的生活。这样的歌谣,随着一些老人的作古已经无法正确的、完整的整理出来。

  民间的歌谣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而现在自己的孩子也渐渐长大。每年的中秋节一家人照样围坐在一起,除了月饼之外,还有吃不完的瓜果零食。我们也会给她们讲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当我们讲述大人们曾给我们讲过的故事时,现在的孩子明显的要比我们小时候来得聪慧,孩子们把这样的故事当做不可思议的笑话看待。于是往往在再一次讲述锯桂树的故事时会结合李白的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进行与进俱进的讲解,更好的适应孩子的感悟和接受。当然奶奶的歌谣,她们更是无法理解的,我自己也是没有勇气给她们吟唱。

  中秋月夜,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遥望月亮的人已经大变样了!月亮下面人们的生活也是大变样了!我们小时候是抢着吃月饼,轮到我们的孩子,我们反而要劝说她们和老人,月饼要少吃,油多!我在想,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孩子的后代又会怎样过以后的中秋节呢?

  崇山关下

  去年三月,我参加江西省横峰县的“秀美乡村行”采风,第一次来到崇山关。那次,正值下雨,雨水迷蒙中,崇山关笼罩着一片看不透的历史烟云。

  今年五月,我又一次来到了崇山关,这次天气晴朗,我特地离开了随行的众人,独自一个人,沿着贴山而修的公路,向着关外远远地走去,又按原路返回来,细细地观看、体验着崇山关的沉雄气势和今古感。

  它是徽饶古商道上一处险要的隘口。

  出入隘口,就能够想象得到,当年的商贾、旅人、学子们,艰辛货殖,游学赶考,出没于这条曲折山道上的情景。

  每当战事来临,这隘口就会成为进攻与防守的关节,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扼守、夺取,都显得极为重要。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各地南宋的爱国军民,纷纷组织义军,进行抵抗。

  谢疊山就是其中一位坚决主张、并用实际行动来抗元的人物。

  他是弋阳人,和文天祥同科进士,与文天祥同被誉为爱国主义的“二山”。

  他曾任过弋阳县令。元军向南宋步步紧逼,他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招募义军,全力投入抗元战斗。

  后来,抗元失败了,他逃往了福建;最后,不幸被关押在元朝的大都,不受元朝的官禄利诱,绝食而死。

  崇山关就是当年训练抗元义军的地方。

  崇山关有座疊山书院,是谢疊山聚徒讲学的地方。据县志载,各地前来听讲、学习的人众多,这个书院名声远扬,所以又叫它“扬四海”。它是弋阳疊山书院的前身,可惜早年毁于兵火了,现只存遗址。

  本世纪初,年轻的方志敏,曾在弋阳的疊山书院里学习;谢疊山的民族气节,凛然正气,对于方志敏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爱国主义的情怀,一脉相续。

  我沿着崇山关下的公路,边走边思考,这些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便在我的胸中久久地激荡。

  在崇山关下,我走了两个来回,不时地停下脚步,向关外与关内的方向远望。

  苍茫云海间,留存着天地间的一股凛然正气。

  后来,我回到了如今车来车往的崇山村口的大桥上,又从大桥右端的石阶向下,沿着曲折的小路而行,一直来到了桥底的河水边。

  我仰观着大桥,它沉稳而坚固;远目河水,它沿着弯曲的河道,一直向着隘口的方向,汩汩流去……

  回到崇山村,我询问了当地的一位老人,问他崇山关以前的面貌,这才了解到:村口这座公路大桥,是后来修建的,以前没有。原来崇山关的关口,就在我沿着隘口来回走的下方,那里下方的河上,本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专人防守。

  隘口那里本无公路,公路是削掉了一大块岩石山体后,才贴着削后的山体修建的。

  可见当年的关口要比今天见到的险要多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距这里不远处,就是葛源。葛源是方志敏当年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赣皖苏区的首府;可以想像这里的军事位置有多重要!

  今天,这些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去,留下的崇山关,在初夏的清风中,默默屹立着。

  从村口过桥,向右边的皖饶古道方向再走不远,就是我们这次“五月雪作家采风”活动的一个地点——白果园了。

  白果园的创业者们,正为山乡面貌的彻底改变而辛勤努力着。

  在白果园的那棵远近闻名的老白果树下,好客的乡亲们,摆出了他们养的土蜂蜜,又拿出了他们这里特有的纯自然食品——柴豆腐,请我们大家品尝。

  我是第一次品尝柴豆腐,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听说过。

  这绿色的凝冻状的柴豆腐,是用一种叫豆腐柴的矮灌木的叶子与嫩枝,揉挤出汁水,加上稻草灰浸泡出的碱性水,形成均匀的液体,自然凝结而成的,具有消暑降血压等功效。

  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的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里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挂着土蜂桶,养蜜蜂,不用到远处去放,他们住房的周边就是四季花香的蜂源,土蜂可以随时从蜂桶中飞出去采蜜。

  有些山里人家的蜂桶,还挂到了路口与大树下。

  这同样是一种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情景,人们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生活资源。

  最聪明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

  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才是最可靠的人类知识。

  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还创造了人类的精神产品,创造着人间美好的生活和安宁;同时,他们又要保卫好自己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关隘便是一道防守的关口。

  这样想着,再远望前方的崇山关,此时烟云早已散尽,在夕阳的余晖里,分外明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慈溪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慈溪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慈溪在线-让世界了解慈溪

今日慈溪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天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