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80后藏家卢炯藏有2万册旧书和3万份契约文书

文学 09-26

  80后藏家卢炯藏有2万册旧书和3万份契约文书

  故纸堆里看世事变迁

  

 

  3万份契约文书,2万册旧书,卢炯似乎对这些经历岁月淬炼的故纸堆情有独钟,短短20年的时间里就累积了如此之多。9月9日,他挑出其中一二在市图书馆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展——“新中国成立前后契约文书展”,透过这些泛黄的纸张让市民感受世事变迁和社会发展。

  卢炯,我市80后藏家,家里做古旧家具、瓷器等收藏,幼年时常跟着父亲走街串巷,耳濡目染下逐渐发展成为他的一项爱好。大学毕业后,卢炯从事文创行业,但他一直都有做收藏,迄今所藏3万份契约文书论数量和质量均是凤毛麟角。另外,他还藏有2万余册旧书,其中,晚清以来的教科书一万余册。

  契约文书 书写历史注脚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补契,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典契,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盐城县政府土地执照,1950年辽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房产执照……在市图书馆的一楼,大大小小的黑色镜框里都是六七十年前的契约文书,纸张不同、格式不同、字迹不同,但都有着浓浓的年代感和历史感,勾连着那段逝去的岁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市档案馆、市图书馆、市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契约文书展”暨民间档案文献捐赠仪式在市图书馆举行,共展出卢炯的藏品118件。

  展品包括买卖契、典契、死契、杜契、献契、单据、证照等多个类别,时间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上世纪50年代。这些纸质文物客观记录了土地房屋等的买卖交易情况,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一份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补契中提到了“红军扰害”的事件。不少盖有农会组织的章,或者用的是晋冀鲁豫边区行署编印的契纸。这些契约出自全国30多个省市,余慈一带的不多。记者看到有一张1951年余姚县土地房产所有证,登记了余姚县周朝区精忠乡居民黄祥森、张玉初名下拥有“可耕地叁段贰亩捌分”。另有1953年的一张土地买卖契约写明,余姚县住在鸣山赵家的赵和法向鸣山一村的罗桂法出售1亩多田地。

  卢炯收藏的契约文书原件共有3万多份,时间跨度五六百年,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晚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就有上千份。市档案局局长叶建平表示,这批3万份契约文书是我市档案方面的一项重要发现,样式之多,门类之全,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方印华告诉记者,契约文书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宗教、婚丧习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变革发展的有力物证。

  四件珍品 捐献给市档案馆

  卢炯把清朝的3份契约和一张印有“虞洽卿”印章的奖状捐献给了市档案馆。三份契约所立时间分别为康熙四十六年、雍正元年、乾隆五十年,宽度不一,长约二三十厘米,因为年代久远,纸张有些泛黄。奖状颁发时间是中华民国廿九年一月,对象是“上海市私立上海小学”的三年级学生鹿金鑑,他在学校跳绳算数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校长那一栏印有“虞洽卿”的印章。宁波商帮的代表人物虞洽卿,出生于龙山,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上海滩闻人大亨。方印华告诉记者,虞洽卿在成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以后,热心教育事业,兴办多所学校,为在上海的宁波人提供了更多读书机会。当时,虞洽卿“当家”的共有10所小学,但只在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担任校长,这个“上海市私立上海小学”很可能就是这所学校。

  “我想通过这次展览让大家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感受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卢炯说,这些原件留在自己手中和交给档案馆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档案馆向全社会开放,利用面更广。市档案局局长叶建平对卢炯的捐赠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保护好,挖掘好,把文化和历史展示给社会是我们共同要做的事情。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契约文书的保存与保护工作,让这些“宝贝”一直传下去,同时研究好、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使其发挥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据悉,这次展览开启了市档案馆联合市图书馆、市收藏家协会等资源共同举办展览的新模式,展期一个月。

  “红色”书籍 凸显时代色彩

  卢炯的家在周巷镇天元古玩一条街,这是一条古色古香,充满文化韵味的特色街,曾入选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名单。在他家楼层间的阶梯上,密密麻麻码放着一叠叠旧书。喜欢阅读的卢炯,闲时就抽几本细细翻看。

  卢炯说,这些书中,毛泽东、周恩来、鲁迅、雷锋相关的书占了大部分。记者大致翻了下,发现与毛泽东有关的堆了好几摞,有《毛泽东同志论农民问题》《毛主席论教育革命》等,内容很广,出处也不同,估计转了好几手。一本《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山东省邹县工读师范学校教导处”的红章。

  基本上遇到什么书,卢炯都会保存下来,对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的书尤为注意。他手头上有一箱可能出自徐向前元帅家中的藏书,里面有197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礼宾司编印的《外交官名册》,详细记录着相关的人名、住址、电话;一册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的《革命史资料》里,有不少名人的题字,徐向前题“实事求是 秉笔直书”,陆定一题“写革命回忆录,不自我吹嘘,不文过饰非”,徐德珩题“加紧搜集出版五四以来的革命史料,是政协文史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等,时间是1980年。

  “‘红色’书籍、抗战时期画报等大概有一万余份。”卢炯说,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还有不少党建党史、国家施政纲领等方面的册子,比如《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党的基本知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

  教材教辅 勾勒教育史剪影

  五六十年前的教材是什么样,有哪些教学内容?这个问题对卢炯来说并不难解答,因为他收藏有晚清以来的各类教科书一万余册,大部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科书,这对研究各地的教育发展史很有裨益。

  甘肃省中学试用课本、辽西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编写的初级示范临时教材、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药剂学校教本……这些教材串联起来就构成了当时全国教育的大概面貌。部分教材的封面印着特别的标语,一套《黑龙江省中学试用课本俄语》的封面顶部都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文和俄语的两行字;1970年出版的《河北省中学试用教学用表》的封面上印有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书籍封底印刷的价格也耐人寻味。革新书店印行的一套《农业生产知识丛书》,一本册子就标价2100元。

  众多的教材教辅中,慈溪乡贤的书被卢炯单独存放起来。一套在上世纪50年代出的书,由吴耕民编著,大概有几十册,普及了西瓜、落花生、梅子、栗子等栽培方法。吴耕民是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中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园艺教育。陈登原的书也有许多,包括《国名疏故》《地赋丛钞》《中国田赋史》等。和吴耕民一样,陈登原也是周巷人,自幼从父读书,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先后任职于上海世界书局、南京金陵大学、杭州之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以《中国文化史》《古今典籍聚散考》《国史旧闻》等闻名于世。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整理旧物什的时候,往往夹着的东西更有价值,乐趣就在这里。”卢炯从最初的收藏开始慢慢转到对藏品的研究。他发现小小的一张契约背后却隐藏着很多信息,关联着社会变化、家族衍变、婚庆丧葬、宗教文化等。他想把藏品的价值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回馈地方和社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慈溪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慈溪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慈溪在线-让世界了解慈溪

今日慈溪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天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