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慈溪

横河“三触”力助梅农丰产更丰收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慈溪 05-25

  触“企” 触“电” 触“流”

  横河“三触”力助梅农丰产更丰收

  今年杨梅丰收在望,然而,受疫情影响,广大梅农喜在眉梢,又忧在心里。为此,横河镇未雨绸缪,从今年杨梅产业现有形势出发,集思广益,提前谋划,以触“企”、触“电”、触“流”,拓展杨梅销售,力助梅农丰产更丰收。

  “今年是杨梅传统的‘大年’,加之气候适宜,坐果率特别高,预计产量达2万余吨。”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横河镇是慈溪杨梅传统的优质产区,更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杨梅生产大镇。“杨梅既是我镇的特色产业,也是农业的主导产业,是沿山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该负责人透露,通过全力触“企”、触“电”、触“流”,在今年杨梅丰产的情况下,预计会为梅农增收1000万余元。

  触“企”拓宽市场,让横河杨梅走得更远。今年5月9日,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到正大集团中国种植事业线,就今年的杨梅产销进行接洽。“今年,我们镇里的杨梅将以示范种植基地以及产业分会为依托,经过正大集团严格的检测流程,首次穿上正大杨梅的包装。”该负责人说。

  据悉,通过正大集团销售平台让横河杨梅走向全国,线上、线下并举,更将在上海正大广场进行专场推介,同时以上海正大集团各个连锁便利店为中心,开展一对多的社区团购,“借船出航”让横河的杨梅走得更稳,更远。

  触“电”推广品牌,实现杨梅“云采摘”。在传统媒体宣传推介的基础上,该镇强化了公众号推介营销,特别是网络平台,主播短视频等新潮媒体的对接。“今年我们将直接由中国吃货网进行现场带货直播,一边直播杨梅采摘,一边就可以线上直接下单订购。”在媒体主播带货方面,该镇与交通之声电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对接。通过牵线搭桥让横河杨梅坐上主播直播带货的潮流直通车。

  触“流”保障畅通,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今年因疫情影响,杨梅线下销售,普遍认为会萎缩不少。然而,线上的情况将是今年杨梅销售的突破口。“2020年我们预计线上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一位梅农告诉记者,如何让那么多的优质杨梅高效地送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的顾客手中,生鲜物流配送能力的建设尤显重要。

  为确保物流畅通,该镇5月初以来,先后与顺丰速运的慈溪负责人、宁波项目负责人、余慈地区负责人等进行了对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顺丰速运优化内部资源,在余慈(泗门)地区建立一个生鲜中转点,今后不需要再到杭州中转,配送将更高效,并在横河的代收点增加一倍。同时,强化配送队伍建设,人员数量增加50%以上,目前队伍培训正在进行,届时其在横河的日配送量最高值能达到13万单。

  此外,该镇将引入中通快递进行杨梅全国域内生鲜配送的业务试点,在提供优质上门取件、及时送达优质服务的同时,构建横河杨梅生鲜配送市场两家物流公司竞争的局面,让我们广大的梅农获得实惠。

  融通匠心 创意创新

  宁大科院首届毕业作品“云”展引关注

  五月,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毕业作品展拉开帷幕。这是学院每年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活动之一,也是学子们经过四年磨砺后的学习成果集中展示。受疫情影响,今年,这一传统盛事“不得已”被放到了线上,没想到打破时空限制的“云端”展览意外引来了更多的关注。

  “云端”开展

  橄榄枝抛向毕业生

  本次展览以“飞行计划”为主题,参展作品涉及艺术品陈设与软装、环境艺术设计、ACG动画设计、影视创作与制作、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展览展示设计、智能交互等工作室的60余组学生作品。这些作品或关注传统文化、或反思现实生活、或定格自然之美、或打破常规,主题各异、形式纷呈,充满了灵动的创意和人文关怀。

  打破十多年的实地办展传统时,该校的师生心里都没底。虽然大家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有信心,但虚拟世界里能否完全展现甚至更好地展现作品,师生们还是心怀忐忑。

  令人喜出望外的情况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首先体现在阅读量上,“云端”开展的消息一经该校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便获得了近3万阅读量。随后,众多艺术设计类公司纷纷向毕业生抛出橄榄枝。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叶天宇的毕业作品《安全教育科普馆》刚在线上推出一个小时,便引起一家宁波本土知名品牌创意公司的兴趣,并向他开出15万年薪的条件揽才。而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看完毕设展后,向环境设计专业的老师提出邀请“优秀毕业生”加入他们。

  科技赋能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疫情加速了我们的教学改革。往年毕业生都是在学校工作室里手工完成作品的实体制作,今年我们指导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作品,以克服特殊时期不能返校的困难。”艺术品陈设与软装工作室主任吴大卫老师认为,3D打印相比于手工制作耗时短,而且能完美实现作者的设计想法,代表了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

  毕业生胡嘉铭的作品《神怪》就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传统的皮影艺术当中,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源于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中的神怪“混沌”,在皮影中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刀工制作精美,当它从平面变成立体,顿时增添了许多科技感和现代感。“这一尊有点像小飞猪的雕塑,就是‘混沌’,也是中国传统的瑞兽。用现代的方式去展示传统的皮影形象,或许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上皮影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胡嘉铭告诉记者。

  类似取材于传统文化的作品还有不少。比如陆思琪的作品《谱·粹》塑造的是京剧脸谱造型。她将脸谱进行扭曲变化重组,加重脸谱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通过3D打印制作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京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优化设计

  发现更好的慈溪

  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主动贴近真实的社会需求也是教师团队的重点教学任务。来到慈溪,学生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许多改造的潜力。

  吴依和金澄澄的作品《反转违章之城——疫情下建筑适应性的思考》的创作灵感即来源于一个实际项目以及对疫情下生活现状的观察。去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师生团队为慈溪市白沙路街道西华头村进行城中村改造更新。“当时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村子里有很多没有利用起来的空间,这就是改造的基础。”吴依向记者介绍道,“疫情发生后,许多村子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大人居家办公、小孩在家上网课,彼此互相干扰的矛盾很突出,西华头村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设想将村里闲置的建筑改造成临时教室、临时办公室,这可以提升居家隔离期间的幸福感。

  童丽雯和何丹的作品《间——人鸟互动实验空间》探讨的是人与鸟类的相处。这组设计的选址位于杭州湾湿地公园的候鸟博物馆,通过将外形方正的博物馆改造成架空,利用环廊把人、鸟、湿地、展馆串联起来,使参观者身处馆内却犹如在大自然中观鸟,人与鸟和谐相处。室内特别设置了鸟类救助区,通过参与模拟救助活动激发参观者对鸟类的保护意识。

  项目驱动

  孵化优质应用型人才

  展览中除了灵动的创意,还有很多接地气的作品。比如杜家蝶的作品《从客运码头到艺术码头——立体书设计》便是为宁波美术馆设计的实际项目。该作品以旋转木马形式的立体书,展现宁波美术馆从客运码头到艺术码头历史身份的转换。立体书的各个面分别描述宁波外滩开埠、宝顺轮、江北轮船码头、甬兴号客轮、设计师王澍和宁波美术馆这六个事件,对应呈现六个场景,同时以“我”的家族为主线,赋予故事情节。

  “我们在原先‘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项目的选择,从原先短期的单一项目合作转而搭建长期的多样化项目合作平台。比如跟宁波美术馆的合作。”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工作室主任楼文青告诉记者,“我们与宁波美术馆签署了‘教学实践基地’‘共建艺术合作单位’,共同推进优质创意人才孵化。去年学生设计的文创产品还获得宁波TOP10年度文创IP奖。”

  记者了解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以培养人文素养与匠心融通的文化创意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项目化驱动教学”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系,多次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近三年,学生作品在全国各类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01项,作品入围文化部和全国文联主办的全国美展,受到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初就业平均月薪达5500元以上,毕业生创业率约12%,在校生年均创立公司20余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慈溪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慈溪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慈溪在线-让世界了解慈溪

今日慈溪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天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